提高再贴现率是扩张还是紧缩,提高再贴现率是什么政策
由于发展历史不长,商业票据尚未发展起来,再贴现利率政策的效果尚不明显。再贴现是指央行向商业银行放贷,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,直接增加货币供应量。还可以根据国家产业政策,对不同类型的再贴现票据制定差别化的再贴现利率,影响各类再贴现的金额,使货币供应结构符合央行的政策意图。
再贴现率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名称。例如,比利时称为中央银行利率,西班牙称为西班牙央行利率。英国没有再贴现率或同等利率。旧的最低贷款利率是1980年的。90年代已经废除,但英国央行仍会通过直接干预或引入基准利率来控制短期融资利率[2]。当市场上的货币过多导致通货膨胀时,央行可以通过提高再贴现率来减少资金供给,防止通货膨胀恶化。
1、提高再贴现率啥意思
央行提供的贷款以短期为主,再贴现票据期限一般为3至6个月左右,最长不超过1年。中国人民银行于1988年9月1日首次公布再贴现利率,比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低5%至10%。再贴现这一货币政策工具虽然存在被动性、影响波动大、程序繁琐等缺点,但在调节货币流动性方面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。
2、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存款增加吗
目前,票据市场利率不再以再贴现利率为基准,而是以银行间拆借利率为基准(近年推出了SHIBOR)。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票据贴现利率以再贴现利率为基础。制定的规定长期以来脱离实际,难以执行。如果一国经济下滑或因其他原因需要扩大货币供应量,央行降低再贴现率,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向央行借款,从而扩大贷款规模,增加货币供应量。
3、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什么
商业银行之所以需要再贴现,一般是因为商业银行资金短缺。央行规定的再贴现率影响着商业银行的融资方向,实际上已经成为衡量商业银行资金成本的标准之一。高再贴现率会增加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,增加银行经营风险,同时也会增加贷款人的债务负担。
4、提高再贴现率是什么政策
当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或因其他原因需要收紧货币供应量时,央行提高再贴现率,相应增加商业银行的资金供给成本,即减少决定信贷规模的准备金,从而导致商业银行通过收缩信贷规模来达到收紧货币供应量的目的。再贴现率作为一国的基准利率,制约和影响着国家利率水平。其变动决定或影响其他利率的变动,是其他利率调整或变动的基础。
许多国家对此仍予以充分重视。例如,在英国,英格兰银行公布的再贴现率称为银行利率。其变化对英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市场利率具有决定性影响。提高再贴现率不仅仅是货币供应量的简单调整,还涉及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运行。